• 全国 [切换]
  • 域通物流网
    访问量:276932

    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应抓住制造业这个关键

       2024-12-11 光明网1780
    导读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明确要求,力争实现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全社会物流成本)从2023年的14.4%降至2027年的13.5%左右。这反映出中央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决心,也是未来一段时期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任务。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明确要求,力争实现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全社会物流成本)从2023年的14.4%降至2027年的13.5%左右。这反映出中央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决心,也是未来一段时期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任务。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制造业物流总额占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接近90%。因此,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必须抓住制造业这个关键,通过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创新,统筹推动物流成本实质性下降,为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提供有力支撑。

    制造业在物流成本降低中占据核心地位

    为确保经济安全,我国必须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这是物流降成本的基本前提。制造业在物流成本降低中占据核心地位,主要体现在其规模性、基础性与联动性三个方面。

    从规模来看,制造业涵盖了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到产品销售的全链条物流活动,其物流量巨大,涉及领域广泛。例如,钢铁、汽车等重工业制造业,原材料与产品的运输、仓储等物流环节成本高昂,在整个生产成本结构中占较大比重。据统计,我国制造业物流成本占其总成本的比例约为20%至30%,成本下降空间较大。

    从基础性看,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物流效率与成本直接影响上下游产业的协同发展。以电子制造业为例,芯片、显示屏等零部件的及时供应与成品的快速配送,是保障整个产业链正常运转的基础。一旦制造业物流出现问题,将会引发上下游产业的连锁反应,导致整个产业链物流成本上升。

    从联动性看,制造业与物流服务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制造业的发展能够带动物流需求的增长,促使物流企业扩大规模、提升服务水平;而物流服务业的发展又能够为制造业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物流解决方案,降低制造业物流成本,提高其生产效率与市场竞争力。

    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面临的形势

    近年来,在相关部门共同推动下,我国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取得了不小进步,但也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融合层次不够高。一方面,很多大型制造业企业在物流选择上,往往习惯于“大而全”“小而全”的自主运营物流业务,属于简单功能的一方物流,自建仓储和运力资源导致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和成本大幅增加,影响了物流集约化、专业化水平,社会物流资源闲置浪费严重。部分制造企业将物流视为企业成本项,而非提升供应链效率协同的价值项,多聚焦单一环节、局部功能降低物流成本,对供应链物流在提升生产率、缩短生产周期、减少库存占用方面的价值认识不足。另一方面,部分第三方物流企业多聚焦传统仓储、运输或配送等单一领域,专业化、精细化、系统化服务不够,物流服务多停留在基础层面,未能深入到制造企业产业链供应链的核心环节,使得制造业企业不愿意外包物流服务。

    二是融合程度不够深。目前,我国物流自动化率平均水平仅有20%。据京东物流研究院统计,目前仍有约49.2%的企业未使用任何仓储物流自动化设备,已使用的自动化设备渗透率也普遍较低,智能分拣设备和智能装卸设备渗透率只有11.9%左右。部分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程度低,与外部物流企业、供应商、客户之间的信息共享程度低,使得企业无法及时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调整物流计划。此外,制造业涉及众多行业与产品,不同企业、不同产品的物流包装、运输载具、仓储设施等标准不统一,增加了物流转换成本与时间成本。

    三是融合环境有待改进。各种基础设施统筹规划不够,港口集装箱港区中超过50%没有铁路专用线,货物需要在港口码头、铁路场站、货运站、机场等设施间频繁转运,增加了短倒成本。很多制造业园区和集群在产业规划时没有考虑到物流规划,工厂布局、库房设计、功能定位等不能满足制造业供应链高效衔接的发展需要,导致物流成本增加。

    推动制造业降低物流成本的建议

    推动制造业物流服务社会化。一是鼓励物流需求量大、专业化程度高的大中型制造业企业,整合优化业务流程,分离、分立物流资产和业务,根据自身需要,将能够整合外包的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对制造业企业物流外包和物流业服务制造企业提供金融或税收支持。二是推动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牵头打造一体化供应链平台,通过平台为制造业企业提供商贸、物流、金融等集成服务,实现采购、生产制造、发货、运价等各类数据的同步与分析,增强制造业的市场需求捕捉、需求响应和敏捷调整能力,为制造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三是积极培育打造大型现代物流龙头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鼓励大型物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联盟等方式整合中小物流企业与制造业企业的物流资源,形成规模化、网络化的物流服务体系,快速提升行业集中度。

    提升制造业物流数智化水平。一是不断提高制造业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水平,促进先进物流信息系统和装备设施的广泛应用。支持企业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改造,优化企业数据应用环境;鼓励规上制造业企业探索实施数字化管理、应用化平台设计、加强网络化协同、发展智能化制造、推广个性化定制、拓展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新业态。二是建立和完善制造业物流标准体系。鼓励制造和物流企业积极参与物流标准的制定与修订工作,双方结合行业特点与实际需求,不断完善标准内容。提高标准化物流装载单元在制造业领域的广泛应用,提高托盘、包装箱等装载单元标准化和循环共用水平。三是规范物流各环节公共信息交换标准,推动制造业企业与物流企业、供应商、客户之间建立深度合作的信息共享平台,通过信息互联互通,优化物流资源配置。支持建立完善国家物流大数据平台,为多式联运智慧运输、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支撑,从而提高物流组织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优化制造业物流发展环境。一是统筹基础设施。加大对铁路专用线建设的支持政策,支持和要求重要港口、码头、工业园区、物流园区等新建或改建铁路专用线,建设和优化内陆地区大型内陆港,实现公铁水有效衔接。二是加强规划协同。引导地方政府适应园区的集聚发展,加强工业集聚区物流功能整合,严格控制工业集聚区内企业自营物流用地,统筹规划集聚区物流服务体系。三是促进资源整合。引导地方政府适应制造业的集聚发展,加强工业集聚区物流功能整合,推动物流规划发展与产业集群规划发展相适应、相匹配。规划建设物流公共服务平台,为区内企业提供仓储、运输、配送等一站式物流服务,提高物流设施利用率与物流服务质量。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51ytwlw.com/news/show.php?itemid=28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1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