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交通运输部公布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典型案例名单(第二批),全国共24个案例入选。其中,“连云港积极拓展‘一单制’服务功能 创新推广CCA模式的‘一单制’”“无锡市创新‘双联双提’物流服务模式 支撑地区产业经济发展”“苏州‘苏式配送’塑造绿色高效城市货运配送服务体系 畅通末端微循环”等3个案例入选。
目前,江苏累计有7个案例入选全国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典型案例,数量居全国第一。
连云港:“一单制”,提高综合运输效率
连云港港口集团汇聚港口、铁路、船公司、堆场等各方业务资源,打造“一次委托、一口报价、一单通办、一票结算”的多式联运“一单制”综合物流信息平台,提供一站式多式联运综合物流信息服务,截至目前信息平台新增试点联运单61单,共计518标箱;积极开拓以CCA模式为主的“一单制”业务,实现海铁联运“通江达海”,助力物畅其流;创新推出内外贸“铁路箱下水”服务模式,优化班列运行计划,提高“一单制”通道运输效率,2024年上半年铁路箱下水模式发送1358 标箱。
推进多式联运信息互联共享。连云港港口集团积极建设“一单制”综合物流信息平台,平台实现订单管理与商务结算、报价发布和联运单生成功能。与徐州内陆口岸建立信息通道,实现物流业务信息的互联共享,为两地客户提供订舱、订单、结算等全运输链条物流信息服务。推动徐州陆港和连云港海港开放平台共建,促进区域联动一体化通关。
提升“一单制”通道运行质效。连云港港口集团与铁路、海丰集运密切合作,创新推出内外贸“铁路箱下水”服务模式。通过联合铁路运输部门优化班列运行计划,实现徐州至连云港班列入图运行,铁路运输及进港卸车时效(铁路站到港口的途中运行时间加上到达港口后的卸车时间)由30小时压缩至8小时,实现班列常态化稳定运行。依托徐州-连云港铁水联运通道,与中远海运、阳明海运、东方海外、达飞轮船、海丰集运等多家船公司签订铁路CCA协议,签发以徐州为起点经连云港出口的多式联运“一单制”运单,为出口企业提供“门到门”“门到港”的全程物流运输服务。2024年上半年,徐州-连云港铁水联运通道通过海铁联运CCA“一单制”模式,完成多式联运运量656标箱。
延伸拓展“一单制”服务功能。连云港港口集团积极整合口岸资源,推动内陆集装箱码头项目建设,推动连云港船公司在内陆设立还箱点,提供订舱、港口操作等一条龙服务,实现部分海运空箱在徐州陆港、合肥陆港前置,压缩空箱调运成本约15%。
无锡:“双联双提”,支撑地区产业经济发展
无锡市全力构建“枢纽+通道+网络+服务+产业”协同发展的交通物流新格局,持续推进多式联运、多港联动,提升物流供应链驱动力,提高城市产业链竞争力,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交通支撑和物流保障。
搭建物流对接平台,探索最优路径。无锡交通联合商务、统计等有关部门对4500多家外贸企业、8000多家规上企业开展了新一轮市场摸底行动。线上依托“双联双提”运输监测分析平台开发货源与运力分布“热力图”,为提升多式联运供需匹配度提供数据支撑;线下开展“敲门行动”,提供“一企一策”个性化服务,推进“公转铁”“公转水”“散改集”。
优化运输网络布局,畅通最广动脉。持续织密连接内地、通达世界的航空货运网,成功开辟省内首条无锡至墨西哥城全货机航线;首次采用波音777执飞莱比锡航线,国际航空快件量创历史新高。先后开通江阴至荷兰、日本、新西兰等近远洋航线,首开大洋洲航线,首航锂电池及锂电产品集装箱航线,无锡(江阴)港获批实施启运港退税政策。内河港“三港联动”航线稳定运行,沪锡海铁前置箱基地成功挂牌,全市形成“一城两班三线”协同发展新格局。
促进国际班列发展,打造最强引擎。推动国际铁路物流中心加快要素集聚,新开波兰马拉方向班列,打造跨境电商、邮政专列等精品班线,实现中欧班列“重去重回”。无锡西站成功上线开放枢纽线上平台;作为新能源车集装箱监装点,开行笼车内贸班列,为笼车国际班列始发运行、打造长三角区域商品车集散中心奠定了坚实基础;打造中欧接续班列“出口直装”服务,实现本地出境货品“一次查验”全程通关,为企业节约三分之一的运营成本。
提升跨境电商服务,塑造最新优势。启动“跨境电商+产业带”培育计划,探索实施“一板块一特色”品牌出海行动。目前,全市26家企业在19个国家布局49家海外仓,覆盖欧美等主流市场以及东南亚、中东、南非、澳大利亚等新兴市场,借助境外海外仓完成中转仓储、分拨配送等地面服务,客户从接单到产品送达仅需4—5天,运费降低约40%。
简化口岸通关流程,提升贸易效率。实施国际航行船舶进出口岸电子化查验和“不见面审批”,实现国际航行船舶出口岸“快办快出”;打造开普型船舶进出江绿色通道,实现长三角区域内开普型船舶“一程进出”,缩短进江等待时间1到2天。通过“口岸外观查验+目的地综合处置”的联动模式,实现口岸海关与属地海关协同查验作业一体化。开展进口货物“船边直提”和出口货物“抵港直装”,铁矿、煤炭等大宗商品的口岸周转时间平均缩短1.5天。
苏州:“苏式配送” ,畅通末端微循环
苏州持续深入推进城市绿色货运配送,优化末端配送节点网络,建设多层次停靠装卸泊位,推广新能源运力,开发“苏州城市货运配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出台《苏州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企业认定考核管理办法》等综合性政策,成功打造了“集约、高效、绿色、智能”的“苏式配送”服务体系。
注重资源集约,统筹三级节点网络。苏州市整合现有场站设施,集聚优质物流资源,充分利用城市周边具有干支衔接功能,并承载共同配送的大型公共货运枢纽,以及城区内服务于城际货运和城市配送间高效转换的物流园区和大型物流中心,优化城市内末端共同配送节点网络,推动形成有机衔接、层次分明、功能清晰、协同配套的“8+20+200+”的“圈层式”城市绿色货运配送三级节点网络体系,有效促进城市货运配送组织链条高效流转。
注重以人为本,发展多元配送模式。苏州市引导和鼓励城市货运配送组织模式创新,支持城市货运配送企业发展统一配送、集中配送、共同配送等先进配送模式。至创建期末,中心城区大型超市、卖场、连锁店等采用共同(夜间、集中)配送比例达85.4%。推动发展货运出租、冷链物流、社区物流等多元模式,促进物流降本增效,满足居民个性化物流配送需求。
注重多措并举,积极推广新能源车。苏州市制定出台《苏州市绿色货运配送车辆运营奖补办法》,针对示范企业新能源配送车辆,通过分车型精细化奖补缩小与燃油配送车辆的综合成本差距,年均奖补总额逾千万元。实施差异化通行政策与多层次停靠设施,将14.2平方公里的苏州古城设立为绿色配送示范区,结合绿色配送管控区,提升新能源配送车辆通行便利性。设置50余处新能源配送车辆专用临时停靠装卸点,结合道路公共停车位、4米以上宽度的非机动车道等多层次设施供给,着重解决“停靠难、装卸难”问题。(田墨池)